张安领:建起扶贫书院 乡村悄然改变

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    陈关超 文/图

  近日,记者走进河南省太康县高朗乡双庙村,满地的白牡丹争奇斗妍,放眼望去,方圆五百多亩田地,不同种类中药材正在破土萌发,一派生机盎然景象。

  最引人瞩目的是,在田间路边有座青砖青瓦、五级台阶,面积约三百平方的“扶贫书院”。

扶贫书院。

  扶贫书院落成不易

  提起扶贫书院,当地群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昔日贫瘠落后的乡村,因为鹤立鸡群落起了这座书院,已经成为不少城里人慕名而来的“打卡地”。

  40多岁的张安领,是本村土生土长的人,也是这座书院和这片田地的主人。

  张安领曾当选太康县人大代表,获得“周口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创业之星“”太康县十大杰出青年”等多项荣誉称号。从村干部到高朗乡政府工作人员,为了建这座书院,张安领费尽心血,个中酸甜苦辣,唯他自知。

  2018年6月,太康县脱贫攻坚进入关键节点。为了早日脱贫摘帽,县委县政府举行了“德兴善捐”启动仪式。张安领早年当兵,在外有些人脉资源。他主动申请与乡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交流沟通,让他们为关爱家乡为家乡多做奉献。

  这个想法得到了高朗乡党委政府的认可。

  扶贫需要扶志,扶志需要知识。农村贫穷,村民没有知识是个主要的原因。为此,张安领找到了当年当兵期间曾经打过交道的老领导,他真心为家乡脱贫的诚意感动了他的老领导。经过一番努力协调,张安领为家乡获得了一百五十万元的书籍。

  上万本书有了,可放在哪里,如何管理,如何发挥好作用,一个个难题出现了。“乡镇财力很拮据,一时间拿不出这些钱,怎么办?”党委书记王正刚对着张安领说,“这些书是否需要盖个图书馆,集中管理,能让村民和村里孩子们有个共同受益的公共场所。建一座图书馆大约投资多少钱,怎么设计等问题也需要更多的思考和面对。”

  那一夜,乡领导这些问题在张安领心里反复出现,他辗转再三,决定把捐书的情况如实的和妻子交流,想自费建设一座乡村图书馆。

  但妻子一听张安领的想法,坚决反对。自己辛辛苦苦赚得钱怎么能建个图书馆?不顶吃不顶喝又带不来效益,这不是白投资吗?

  “人家好心捐款捐书那么热情,乡党委政府对咱期望又那么高,”张安领态度坚决又带有诚恳,“人活就要争口气,这些年乡镇对咱帮助也很大,从村干部当上了乡里的公务员,咱必须投资建个乡村图书馆!”

  这些年妻子最了解张安领,况且建图书馆也是造福一方的好事,思考后,妻子对张安领说,你看着办吧,我大力支持你。

  妻子的支持,点燃了张安领为扶贫出力奉献的坚强信念。张安领开始咨询有关单位,请教相关部门领导做调研,结合实际情况最终确认图书馆的建设方案:四粱八柱,青砖青瓦,五级台阶,面积约三百平方。既有传统建筑风格,又有传统乡土文化气息的图书馆就这样被设计了出来。

  2018年夏天,张安领拿着建筑效果图回家,与妻子商量后说干就干。妻子准备好了多年的积蓄,第一笔资金五十万元开工,一个新的愿望从此开始实施了。

  一个月过去了,第一笔资金五十万元转眼用完了,但工程进度还不到一半,物价一天天上涨,原材料进不上了,农民工工资还要陆续兑现,继续投入资金没有着落,张安领怀着焦灼的心情,只有先停工。

  张安领找到建筑队商量,由于物价上涨,天气又非常炎热,工作先暂停一下再说,施工队勉强同意了。当施工队员离开工地后,看着一片狼藉、杂乱无章的施工现场,张安领夫妻俩只能强忍泪水。

  一天两天,一个星期过去了,在这煎熬的一个星期内,张安领坐不住了,不能等,必须想办法,夫妻两人决定,想办法借钱也不能停工。张安领和平常相处较好的几个朋友说明了借款的用意,朋友也非常理解和支持,东凑西凑借到了60万元。

  同时,由于暂时停工,乡党委书记王正刚发现了情况,立即召开了班子会并大力支持。乡里按照要求把扶贫济困募捐近三十万元资金也拿了出来,决心支持好这个图书馆。本村的老百姓也听说了这个情况,大伙们也慕名而来,主动做义工,搬砖头、装卸等。

  又一个多月过去了,一座充满古色古香的乡村图书馆拔地而起。

  县领导被张安领的精神所感动,专门命名为“扶贫书院”。

  记者在这座“扶贫书院”看到,3万4千多册图书涉及种类近四十种,包含中药材、种养殖、党政、建党、军事、农业、养生、瑜伽、国学、哲学、励志等。附近看书的农民络绎不绝,有找种植类的,有找养殖类的,有找互联网做电子商务类的。由于人手不够,在乡里的大学生村官也主动来到书院管理这些图书。

扶贫书院内。

扶贫书院内。

扶贫书院内。

  小小书院发挥了大作用

  在书院的旁边,有一个先期受益的创业人士,郭建筑。

  他是附近的一位村民,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北京从事互联网技术工作。2018年8月,在张安领的帮助下,郭建筑成立了农民崛起团队,并在附近租用了一处扶贫车间。目前,该团队已纳入本乡电商人员23人,形成了农民崛起团队+种植大户+贫困户三方联动机制,以及种植大户6户,发展有迷迭香、蒲公英、油牡丹、薰衣草、中药材等特色产品13家,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辐射带动贫困户62户。

  村里的种植大户多了,中药材基地越做越大。小小书院,正成为农民前来寻求知识寻求技术的宝库,悄然改变着这昔日贫困落后的乡村面貌。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责任编辑:崔薇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单位:中国文化传媒集团

关于我们 | 网上读报 | 网站地图 | 广告刊例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本网声明 | 版权声明

京ICP证1106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0004 京网文[2010]0444-036 ISP许可证B2-2011008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63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93-5 禁止利用互联网等从事违法行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13130 63213114

© 2017 中国文化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