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政协委员郁伍林:开发更多的文旅融合项目让村民脱贫致富

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 肖依群 杨国勤

郁伍林和村民一起演出

在谈及已结束的2019年云南省两会,省政协委员、云南省级非遗传承人郁伍林最关心的还是少数民族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话题,特别是通过文旅融合方式助力少数民族脱贫是他最关心的。

在省两会上,郁伍林提交的提案是“关于提升县级非遗传承人的待遇和如何开展文化扶贫工作的建议”,提案中他提及:目前,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他所在的福贡县匹河怒族乡已经有好几个民间艺人评上了省、州、县级非遗传承人,这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意义非凡,越来越多的怒族同胞加入到了“传非遗”、“学非遗”的行列当中。现在省级和州级传承人都列入了国家的财政支出,唯有县级传承人还得不到国家财政的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整个国家乃至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非遗保护的过程中不应当有高低贵贱之分。另外,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现在正在倡导有关非遗的文化扶贫,对于那些非遗中的传统手工艺类,文化扶贫显得得心应手,可以通过市场化的合理介入实现脱贫,但对于怒族来说,现在被评为非遗项目的只有“哦得得演唱”和“达比亚弹奏”,如何实现文化扶贫,对于我们这些传承人还显得无从下手,亟待政府部门对我们进行理念培训和实践指导。

郁伍林在自家客栈和村民一起演出

郁伍林在提案中建议:

第一,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将县级非遗传承人一视同仁地纳入政府的财政支出,切实有效地保障他们的个人权益,鼓励他们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非遗事业。

第二,建议将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够将“文化扶贫”的理念和相关政策明确地传达给非遗传承人和普通民众,让大家了解什么是文化扶贫,文化扶贫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

第三,请相关部门考虑怒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并根据其特殊性制定文化扶贫的方案和具有可行性的操作步骤。从而使文化扶贫落到实处,调动所有传承人及传承人群的积极性。

近年来,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匹河乡老姆登村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00多万元。郁伍林说,在村里旅游业发展中,率先开农家乐和客栈的他也尝到了甜头,能歌善舞的他在各级政府的带动下也成了老姆登农家乐和客栈的领军人物,他也把自己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了来学习的村民,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目前当地发展了10余个农家乐,不少村民也通过他的农家乐和客栈得到了就业机会。

郁伍林说,虽然目前老姆登村旅游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远远达不到全村人的脱贫致富的目标。他认为,如果能进一步开发文旅融合的项目,村里的脱贫步伐可能会加快。郁伍林说:“现在到我们村旅游客人除了体验当地饮食文化,也很渴望能看到更多的传统歌舞展演,这一块缺口很大,但现在没有专门的人来组织这一块。”郁伍林说,他的农家乐和客栈的客人需要看此类演出,他能召集一部分村里的群众来演出,但毕竟范围有限,能演出的人员有限,通过传统歌舞演出获得收益的村民也就有限。

“我最希望我们村也能像普洱老达保一样成立演艺公司,村里的老老少少都能上台演出,都能获得收益。”郁伍林觉得,云南普洱“老达保”模式不仅能让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即走向全国大舞台;也能把外面游客迎进来,村民们能通过自己少数民族的歌声和舞蹈过上好日子。郁伍林说,“老达保”模式不仅能让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也是村民脱贫致富的一条路,他希望,未来,老姆登村也能有相关部门来牵头组织成立类似于老达保的演艺公司或者合作社,让老姆登村的村民靠自己的少数民族歌舞走上脱贫致富路。

对于提案中提及的县级传承人的补贴问题,郁伍林说,这也和文旅融合脱贫息息相关,县级传承人承担着基层的文化传承,如果能解决他们的补贴问题,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果我们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得好,以后在旅游发展中有好的机会,更多的人就能通过自己学到的传统文化来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进而脱贫致富。”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责任编辑:吴敏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单位:中国文化传媒集团

关于我们 | 网上读报 | 网站地图 | 广告刊例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本网声明 | 版权声明

京ICP证1106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0004 京网文[2010]0444-036 ISP许可证B2-2011008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63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93-5 禁止利用互联网等从事违法行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13130 63213114

© 2017 中国文化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