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辉: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亟待建设完善

 张辉/文

我今年给两会带来的提案是关于《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亟待建设完善》的情况报告,我作为一名黄梅戏演员,坚守戏剧舞台表演艺术几十年。长期在基层第一线演出,对县级以下乡村群众文化生活环境及设施的建设建言:

今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初八)至19日,逢春雨连绵,天气格外寒冷。我们送戏到湖北省黄梅县蔡山镇田宝村并连续演出7天唱13台大戏。这里是闻名全国的黄梅戏故乡,也是全国少有的“戏窝”。每场演出数以千计的群众冒着凛冽寒风,撑着雨伞在台下看戏。2月13日晚场,雨骤风疾。我主演原创精品剧目《东坡》,我上场就被台下的情景震住了。台下黑压压的挤满了观众,虽然村里临时搭起了一个防雨棚也无济于事。(据村干部介绍当晚至少有三千人以上)最让我感动的是,村民自发让出了前面的位置,几排孩子撑着伞站在雨中看戏。这一幕、这一刻不由让人心头一紧、眼泪湿润。演出结束我和剧组三谢父老乡亲们顶风冒雨不畏寒冷从四乡八里赶来看我们的戏,可是,曲终人不散。这里是我们近年建立的演出基地,几位村民拉着我的手说:“希望你们每年正月都来,希望你呼吁村里能建一个‘万年台’(即‘百姓大舞台’俗称‘万年台’),台下建个钢结构大棚,让我们看戏不淋雨就好了。”

今年元旦,我代表黄梅戏入选新年戏曲晩会演出刚刚结束,便从北京直接赶到江西瑞昌铜岭剪纸小镇参加剧院在当地为期3天的演出活动。瑞昌是我院近年来在外省建立的演出基地之一,当地群众对黄梅戏特别喜爱。元旦日骤雪暂停、气温在冰点以下,全体演职员工不畏刺骨严寒,撸起袖子加油干,战胜艰苦简陋的环境条件认真备演。上午戏开锣,雪花又飘起。我在台上演,看到台下观众衣帽渐渐地变白了,数千名观众竟然没有一个人退场。附近的村子里几个黄梅戏迷给我们简陋的后台送来了几个电暖器让演员们取暖。言语交流中,他们说出了心里话:“我们这里祖辈传下来就有逢年过节请班子唱黄梅戏的风俗习惯,大人小孩都能哼几句。我们不奢望有城里的空调剧场条件,只希望有个像工厂一样的钢结构大棚,我们可以在棚里安稳看戏就心满意足了。”

乡亲们的期盼,山一样的重托、海一样的深情深深揪住我的心。其实,如上所述的田宝村、铜岭村的文化基础设施缺乏情况在我到过的乡村中比较普遍,这也是长期困扰着我们的一个大难题。黄梅戏是一个从民间发展起来的剧种,在乡村有着庞大的观众群体。而戏剧又是一个特有的艺术形式,一台精品大戏上台的演员有几十个人,由于乡村演出条件受限,我们的演出人员和舞美灯光设备只有一减再减大量压缩,群众很难看到一台完美的精品大戏。如田宝村一条铁路横穿村头,铁路桥涵洞限高把我们的道具车,大客车全部挡在距离演出地点还有四公里的村外,我们依靠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全院演职人员肩扛手提往返数趟搬运演出物件到场。还有我们“精准扶贫、文化惠民”演出所到的下畈村、张榜村、桐子园村、叶家坝村、蟹地村、分路村等等偏远山区都因演出基本条件限制存在使老百姓看戏难的问题。

我们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黄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习总书记提出的“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的指导方针。为了把更多“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的艺术精品送到广大的乡村,使人民群众不饱受风霜雨雪之苦能在家门口安稳地看上一场大戏,同时,也为我们送戏下乡提供一些基本演出条件,减轻群众集资搭台唱戏的负担,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强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我们既要有城市现代化的演出场所,更要有为乡村人民群众搭建的演出大棚。

(作者:张辉 系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党委书记、院长 本端融媒体记者王永娟对本文亦有贡献)

热点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单位:中国文化传媒集团

关于我们 | 网上读报 | 网站地图 | 广告刊例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本网声明 | 版权声明

京ICP证1106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0004 京网文[2010]0444-036 ISP许可证B2-2011008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63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93-5 禁止利用互联网等从事违法行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13130 63213114

© 2017 中国文化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