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大戏闹元宵

    中国传媒网记者 韩洁/文 陈晓悦/制图

  不过十五都是年,这个春节还没完。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令,也是中国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大家纷纷走出家门,观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听大戏,还有不少地方有耍龙灯、划旱船、扭秧歌等民俗表演。因此,谈起与元宵节有关的应节戏,内容也基本以观灯、看表演为主。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准备了几段各大戏曲门类的经典唱段,与您一起看戏赏剧,共庆元宵佳节。

  黄梅戏是我国流传较广的剧种之一,《夫妻观灯》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该剧讲述了元宵佳节,家住安庆怀宁大桥头镇的青年农民王小六带着他的妻子进城看灯的情景。城里人山人海,花灯各异,热闹非凡。整部戏曲欢歌乐舞、轻松诙谐,表现了农民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和生活情趣。

  《报灯名》选自传统京剧《打龙袍》,为包拯回朝,元宵节请仁宗在午门观赏花灯,灯官报灯名时的数板。数板是丑角念白的一种形式,字音强弱分明,节奏性强。而打击乐伴奏,使语言的节奏更为强烈、鲜明。

  《报灯名》目前是教育部指定的15首京剧教学曲目之一。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孩子们带来的“迷你版”《报灯名》。

  赣剧《赞元宵》是一首专为元宵佳节创作的新曲,描写的是元宵佳节洪城(今南昌市)里热闹的节日景象——“红妆翠袖过彩桥,祥云瑞霭宝月高。满城灯市春意闹,鱼龙腾跃火炬烧。红梅绿柳花载道,蓝天碧水分外娇。更有洪城美味俏,喜爆声中卖元宵。”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作为古代的“情人节”,元宵节担起了联结美好姻缘的重任。因为只有元宵节这一天,闺阁中的小姐才会被允许结伴上街赏花灯,许多有情人便是在这一夜结识走向白头。传统戏曲中自然少不了关于美好爱情的描写。

  《陈三五娘》也称为《荔镜记》,是海内外脍炙人口的潮剧经典,以元宵节为背景,叙述了泉州人陈三邂逅黄五娘的浪漫爱情故事,在粤东、闽南、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广为流传。陈三五娘传说于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关陈三五娘的戏曲种类很多,涉及梨园、高甲、潮剧、莆仙、黄梅、海丰白字、歌仔戏(芗剧)、布袋戏、纸影戏等剧种。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1957年拍摄的梨园戏电影的选段,描述了陈三与黄五娘在元宵灯会邂逅的那一心动时刻——“确认过眼神,你就是我要找的人”。

  京剧《碧波仙子》根据明代传奇小说《鱼篮记》改编,讲述了书生张珍与鲤鱼精之间美丽而传奇的爱情故事。本文选取的唱段,即为鲤鱼精幻化为与张珍指腹为婚的相府小姐牡丹模样,与张珍相会街头,看花灯和民俗表演的热闹场景。(此唱段版本由京剧名家赵燕侠、刘雪涛1982年录音,张雏燕、马顺德配像。)

  越剧《追鱼》即是《鱼篮记》的越剧版本。相对于京剧的《碧波仙子》,《追鱼》唱腔更加柔美,服饰也更加简约雅淡,极具江南特色。

  《上元夫人》,是真正意义上为元宵节创作的戏曲。《上元夫人》原是根据《汉武帝外传》及清人《钩弋宫传奇》衍化出来的一出秦腔,讲述了汉武帝刘彻求神仙、信方士,某日,王母娘娘和上元夫人带着伎乐侍从自天而降,汉武帝设筵款待,上元夫人当筵歌舞的故事。1920年,齐如山为梅兰芳先生将其改编成一出古装新戏,由梅兰芳与业师陈德霖、名家王凤卿,以及弟子程砚秋合作出演,轰动京津。

  1923年,美国一家电影公司专门将梅兰芳所演《上元夫人》里的拂尘舞拍成5分钟的黑白无声电影。从此以后,各地戏曲艺人争相效仿,《上元夫人》也成了京津地区戏园元宵节必演的应节戏。

  除了以上介绍的,元宵节应节戏还有齐如山为梅兰芳先生改编的《春灯谜》、荀慧生创作了的发生在元宵节的爱情故事《元宵谜》等。您以后有机会,不妨走进剧院,现场感受一下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

  今天就是元宵节了,文旅中国的小编们祝您节日快乐,阖家团圆!

  (文中视频源自央视网)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责任编辑:王娅玲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单位:中国文化传媒集团

关于我们 | 网上读报 | 网站地图 | 广告刊例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本网声明 | 版权声明

京ICP证1106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0004 京网文[2010]0444-036 ISP许可证B2-2011008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63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93-5 禁止利用互联网等从事违法行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13130 63213114

© 2017 中国文化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