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雪落下的声音——传统工艺之于当代生活

王学思/文

日本民艺学家柳宗悦在《工艺文化》一书中写道:“如果工艺的文化不繁荣,所有的文化便失去了基础,因为文化首先必须是生活。”在当代,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手工艺除了以一种物或产品属性存在,许多时候它还表现为一种文化观,为人们塑造了一种生活观。它蕴藏深沉的情感,诉说生活的哲学,甚至还能够抚慰疲惫的心灵。

江谦制作的葫芦灯

5年前,江谦开始向耄耋之年的外公学习制作葫芦灯。从选材到制作,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控、每一个力度的拿捏,外公都耐心地讲得足够详细。江谦说那段时间他学得很慢,并非因为工艺太难或过于复杂,而是很享受在外公的指导下动手的时光。

江谦出生在浙江台州温岭市箬横镇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外公是当地很受村民尊重的手艺人,早些年谁家结婚需要编制竹篮、题写喜字等,都会特邀他外公出山。随着老人年岁越来越大,几年前他向外孙道出了想把手艺传下去的心愿。

作为一名在法院上班的司法警察,江谦说,刚开始学手艺只是单纯地希望达成老人的心愿,但渐渐地他意识到这段经历是多么宝贵。“比起葫芦灯的制作,外公教给我的似乎更多。比如,体态端正的葫芦才是做灯的好材料,三心二意绝对雕不好,有时一刀出错就很可能前功尽弃……品一品他的这些话,再亲手去尝试,才更能体会其中的道理,其实做其他事又何尝不是如此。”江谦说。

如今,做葫芦灯更多地成为了江谦的一种休闲方式,他着迷于看着葫芦一点点长大,在等待的过程中揣摩将要雕刻的花纹。他会为朋友们量身定制,在特别的日子里送给他们。他说,朋友们在收到他亲手制作的礼物时,那种喜悦是不一样的。

与江谦的情况类似,空间设计师曾珍的爷爷和父亲也曾经是做篾匠活的好手。在她幼年的记忆里,竹篮子、竹凉席、田头施肥的簸箕、吃饭用的竹筷子全出自父亲灵巧的双手。尽管后来这些竹器具渐渐被五颜六色的塑料制品代替,但是那些散发着质朴气息的老器物却根深蒂固地长在了她的心里。曾珍说,现在她经常会主动和父亲讨论、向他提问,从他简单的诉说和亲手制作的过程中,她总能收获手艺难以触及的“神性”和智慧。

曾珍作品

“这门手艺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从长久熟悉竹性的匠人篾刀的起落和臂腕扭转运力的瞬间,便可领略什么是势如破竹、胸有成竹。篾匠用竹如同猫吃鱼不吐骨头,就连开片刮丝出现的竹纤维也可以成为篾匠家做饭引火的‘专供’,取之有道、物尽其用,亦复如是。”曾珍说,多年前她就开始在老家陆续收集一些爷爷和父亲往年做的老用具,并且开始将父亲的手艺用图片、文字和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通过网络分享给更多人。也正是受父亲的影响,在工作中她开始尝试与手艺人合作,将更多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手作运用到室内空间设计中。

与江谦和曾珍不同,纪录片导演夏天没有“手艺家庭”的背景,但走进她在北京的工作室,从案几架凳到杯壶盏碟,再到甄选的茶叶、收藏的书籍,仿佛每一处都和“手艺”脱不了关系。这些都是她从不同地方一点一点淘回来的,摆在一起却很协调。她说,可能一方面是因为审美统一,而更为重要的是它们都是手工制作,散发出的韵律是和谐的。

夏天设好了茶席,泡茶时的她悠然自得、心无旁骛,畅谈时爽朗亲切、洒脱真诚,很难想象6年前她曾因婚姻破裂和高强度工作而一度抑郁,甚至产生过轻生的念头。“那时的我必须静下来、慢下来,帮自己找个出口。”夏天说她尝试过很多方法,直到在一个活动中遇到了她的茶艺老师老古。“那是一个以‘音乐与茶’为主题的活动,不同类型的音乐人演出他们的作品,而老古就坐在他们中间安静地泡茶,丝毫不受半点影响。在那个场合下,我被他的静而不争吸引了,心里的声音告诉我,我要跟他学茶。”她表示。

夏天说,学茶的过程让她学会了反观内心,也令她开阔了五感。她在重新认识自己的同时,也因学茶结交了好几位制茶师傅、熟识了一帮从事陶艺和漆艺的年轻人。她曾去茶产地拍摄了茶叶从采摘到焙干的全过程,再品茶时,会忆起茶农夜以继日的辛劳。她还去了江苏宜兴、江西景德镇拜访陶艺师,听他们讲制壶做盏的故事,再烫壶温盏时,便真能睹物思人。

4个月前,夏天开始学习金膳,那是一门运用大漆等纯天然材质修补残缺器物的工艺。她说,学这项技艺是因为自己和一些茶友们都有一些不小心打破却不忍心扔掉的茶器,她希望可以帮大家把心爱之物修好。她饶有兴致地拿出了几件已经修复好的茶盏,“你看它们修好之后,就像重生了一样,以另一种美的形式存在。”她说,“有时看到它们仿佛看到了自己。”

热点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单位:中国文化传媒集团

关于我们 | 网上读报 | 网站地图 | 广告刊例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本网声明 | 版权声明

京ICP证1106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0004 京网文[2010]0444-036 ISP许可证B2-2011008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63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93-5 禁止利用互联网等从事违法行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13130 63213114

© 2017 中国文化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